• 0点赞

  • 0收藏

首页 > 新财经 > 正文

文 | 王雨桐

编辑 | echo

3月22日晚,小米交出了2021年全年答卷。

财报显示,小米2021年Q4营收同比增长21.4%至855.75亿元,高于彭博一致预期的835亿元;净利润24.43亿元,好于上季度,但同比大幅下降72.2%。这样的表现对于小米来说意味着什么?

不妨把时间线拉长,翻阅小米近两年的财报,不难发现,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小米营收增长明显放缓。主要原因是小米手机新品集中在一、四季度,与友商错峰发布,加之苹果大打性价比牌,导致下半年无法延续上半年的强势。

K50发布会主题是“狠超想象”,同日发布的小米财报却一言难尽。

基本盘不稳

从业务板块来看,小米Q4手机业务营收505亿元,同比增长18.4%;IoT与生活消费产品营收251亿元,同比增长19.1%;互联网服务营收73亿元,同比增长17.7%。从营收占比来看,手机业务依然是小米的基本盘,占据小米总营收的59%,本季度录得总收入505亿元。但从多方面来看,小米手机正在受到全面挑战。

在销量方面,小米第四季度的销量并不尽如人意。据Canalys数据,2021年四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排名,小米屈居第三,落后于苹果和三星。在去年二季度短暂超越苹果后,小米已连续两季度被苹果反超,市场占有率仅在12%左右徘徊。同样在国内市场,小米也延续了三季度被荣耀压制的战况,连续两季度被挤出前三,位居第四。市场份额同比微增1%,环比微增2%。与此同时则伴随着荣耀和苹果的来势汹汹。

2020年年初,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便在小米10的发布会上表示,小米手机正式冲击高端市场。两年后,2022年2月8日下午,小米举办了高端化战略研讨会。会上,小米明确表示,高端之路是小米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小米发展的生死之战,我们会坚定不移执行高端化战略。

卢伟冰在2021年小米投资者日提到,高端化可以帮助小米不用纠结出货量、ASP和毛利率三者之间的跷跷板关系。总体来看,高端手机2021年全年出货量翻倍增长,达到2400万台。一些机型大受欢迎,如双尺寸双高端小米12系列上市后首月购买用户中超过50%为新用户;小米12和12 pro首月出货量远超所有其他品牌骁龙8手机的总和,小米12Pro成为了电商平台京东天猫1月份4000+价格段的安卓销量冠军。

作为回应,在第四季度,小米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大幅提升,智能手机ASP(平均售价)迎来较大增长。据财报显示,2021年小米中国大陆地区定价在3000元人民币或境外定价在300欧元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超2400万台,2020年为约1000万台。按出货量计算,高端智能手机占比由2020年的约7%增至2021年的约13%。

小米的高端梦有效吗?从数据上看,高端产品的数据确有提升,但与小米赶超苹果的高端梦相比还相去甚远,平均千元多的售价,还很难撼动苹果牢牢把持的5000元以上价格段市场。

而在小米的另一王牌业务——AIoT板块,从规模上看,AIoT业务全年实现收入850亿元,同比增长26.1%。从用户忠诚度上看,截至2021年底,小米IoT设备连接数已经达到4.34亿(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且保持了33.6%的高速增长,其中拥有5件以上设备的用户高达880万,同比增速高达40.4%。而在海外市场,小米电动滑板车、智能手环更加长效。尽管下半年增速较差,是因为受制于境外物流和面板涨价等外部因素,小米预计相关情况在2022年问题会有所缓解。

广告业务常青

在互联网服务方面,小米的互联网服务业务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传统的广告业务、游戏,另一部分是优品电商、小米金融等,是利润的重要来源。2021年,互联网业务分部以8.6%的收入贡献了35.9%的毛利润,整体毛利率呈增长态势,第四季度提升至76.1%。

最具亮点的广告业务方面,小米全年实现收入181亿元,同比增长42.3%,其中第二、三、四季度广告收入分别为45亿元、48亿元和49亿元,相比一季度39亿元增长显著。这主要在于小米用户规模增长的同时,高端手机占比提升导致其商业化能力增强。

也就是说,2021年第四季度,小米的互联网服务业务贡献的毛利首次超过了手机业务,二者毛利分别为55亿元和51亿元。按照互联网公司通过聚合流量、以广告变现的商业模式,小米互联网公司的味道越来越浓了。好的一面在于,小米广告业务盈利能力得到了提升;但与此同时,小米的高端化进程和与日益增长的广告业务之间,矛盾似乎无法被调和。

毕竟对于小米手机用户而言,广告的数量和形式都更加“铺天盖地”。据媒体报道,小米手机出厂预装的App,基本上都带有广告,并且应用商店内的app排名和搜索结果,也有更大比例是广告主竞价购买的结果,而不是用户下载量等客观因素的结果。

对于投资者而言,小米此举称得上一举两得,既赚到了软件的钱,又赚到了硬件的钱;但对于消费者而言,手机上的广告越来越多,不仅影响用户体验,更不利于小米塑造自身高端手机品牌的形象。

全力造车,鱼和熊掌是否可以兼得

自2021年3月官宣“押上全部战绩和声誉”造车后,雷军便承诺10年拿出100亿美元,而且首批已投入100亿元人民币。在财报中,小米表示,继2021年3月宣布造车计划以来,小米的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进展超预期。截至目前,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已超过1000人,未来将继续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领域拓展研发。并表示,保持预计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

可以预见的是,造车板块将成为小米营收中最大的“吞金兽”。

“我很清楚,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汽车而战!”这是去年3月雷军对于造车的雄心壮志。但令人意外的是,在轰轰烈烈的宣布造车后,小米的造车进展却很少对外披露。在过去的一年里,关于小米造车的消息,似乎更多的是来自媒体的猜测,其真正的实质进展,外界知之甚少。就连向来爱在微博分享小米动态的雷军,微博与造车相关的内容也少之又少。

不难想象,小米造车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尤其是在新造车势力层出不穷、传统车企急速转型的当下。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1-12月新能源厂商零售销量排行中,比亚迪汽车、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中国位列前三,销量分别为58.4020万辆、43.1130万辆和32.0743万辆,同比增长221.3%、177.3%和133.3%。排在4到7位的厂商分别是长城汽车、广汽埃安、上汽乘用车、小鹏汽车、奇瑞汽车、蔚来汽车和理想汽车。小米想要造车,就面临竞争环境、技术追赶、盈利模式以及供应链等多方面的压力。

尤其是在供应链领域,当下市场的动力电池基本上被宁德时代、LG、松下、比亚迪几家垄断,而各家的产能也接近满产,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尽管这几家大厂也都在扩产,但下游的销量也在暴涨,去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超过1倍,欧美的渗透率也在暴涨,近三年内,下游的需求量依然巨大。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已经基本固化的当下,小米需要找到除了性价比之外,能够吸引消费者的亮点。毕竟在当下的新能源汽车赛道内,各家厂商最不缺乏的就是性价比。这样一来,小米自然陷入了尴尬境地,追求产能就意味着成本的提高,追求性价比或许就意味着用户信任度的下降。

在此前接受福布斯中国专访时,雷军表示,如果小米不做新能源车,错过了风口就有可能变成传统的公司,不再与时俱进。而智能电动汽车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是智能生态不可缺少的环节。“从个人设备到可穿戴设备,到智能家庭到智能办公再到智能出行,今天智能化是主旋律,假如缺少了智能出行,整个智能生态便不完整。面对巨大的困难,也只能选择迎难而上。

小米渡劫

从现状来看,高端手机品牌、经久不衰的AIoT业务、努力挤进新能源造车市场,小米似乎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链闭环。

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小米的路,注定不会好走。

在手机领域,目前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正在呈现增长下滑的趋势。IDC数据的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自2016年达到高点后,已经连续4年负增长,2021年出货量虽然有所反弹,但同比增长不到5%。想要跻身高端市场的小米,需要找到自身的优势,为用户带来差异化作品。

据旭日大数据发布的《2021年Q4全球畅销手机市场分析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 )显示,2021年Q4超800美元以上全球畅销手机TOP20总销量为8381万部,与Q3季度4901万部相比,增长了71%。其中,畅销机型TOP20中,苹果占据9款,达到历史新高。三星4款,华为2款,google 、一加、索尼、OPPO、荣耀各1款。而800美元+的畅销机型中,并未出现小米手机的身影。

已经进入存量市场的智能手机时代处于一个相对“停滞”的时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小米想要突围,只能对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汽车板块动刀。但对于新造车势力而言,小米也仅仅只是较晚入局的同赛道玩家,手机行业的光环并不能为小米带来过多的帮助。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小米的研发支出达到132亿元,同比增长了42.3%。在过去的几年里,小米的研发投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同时,小米表示,未来将坚定不移坚持以技术为本,预计未来5年研发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

但就目前来看,与其因为小米的高研发投入感到期待,不如换个角度设想一下此时的小米所承受的压力。造车和高端手机,一个尚未有成品面世,一个面世2年,却并未激起太大的水花。

鱼和熊掌,究竟是否能够兼得,一切还需要交还给用户和市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在此浏览器中保留我的姓名、邮箱和网站

评论信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