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点赞

  • 0收藏

首页 > 新财经 > 正文
ffd90b1ca2fe48308d8a4774cc060113-1

“我的梦想是推动中国制造业进步,让消费者用很便宜的价格享受到科技的乐趣。”

这是雷军曾经对于小米以及米系企业的期许。

梦回2013年夏天,生态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小米之中。彼时,雷军认为,生态链公司一定要从手机周边开始做起,第一个要做的硬件就是充电宝。半年后,首款非小米生产,却贴有“MI”标的产品在小米官网发售。10000mAh的充电宝,却卖出了69元极低的价格,相较于市面2-3倍的价格,小米生态的概念正式打响。

尝到甜头之后,小米决定正式涉足米系生态链。据统计,截止2020年,小米生态链已扩充到400家。“五年投资 100 家生态企业”,这是此前雷军为自己立下的flag,或许雷军也没有想到,自己当时的flag不仅屹立不倒,还超额完成,据小米集团 2021年Q2 财报数据,小米投资生态链企业超 330 家,账面价值579 亿元,同比增长 57.3%。

在这些企业中,已经登陆二级市场的公司已有华米科技、云米科技、石头科技、九号公司等,再算上递交过招股书的素士科技、易来智能、趣睡科技等,已有近10家小米生态链企业进入公众视野。

米系生态链企业的势头,可以用庞大且迅猛来形容。

华米、九号、石头争相出逃

雷军没有想到的是,在借势小米一炮而红的同时,米系生态链企业也在思考着如何自立门户。

这样的征兆并不难发现。众多企业在发展至一定规模之后,也先后推出了自有品牌。例如,华米科技在初代小米手环推出的第二年就发布了自主品牌Amazfit;石头机器人也在2017年推出首款自有品牌产品——石头扫地机器人。

其中,华米的自立门户尤为显著。华米财报显示,2016年,小米可穿戴产品占据了华米总营收的92.1%,两年后,华米收购了智能穿戴品牌Zepp的核心资产,也正是这一年,小米可穿戴产品在华米营收占比中下落至66.9%。在季度报中,华米也一直强调了小米可穿戴产品出货量一直在下降,相反自有品牌出货量却在高速增长。

同样出逃的,还有九号公司。作为为小米代工生产销售平衡车等运动智能装备的厂商,九号公司直接在招股书中澄清与小米的关系——“公司并不属于小米定义的典型生态链企业。”

石头科技同样如此。在石头科技的招股书中,2016年至2017年,以及2019年上半年,来源于小米的收入占石头科技总营收的100%、90.36%、50.17%和43.01%。自石头科技2017年推出自有品牌石头扫地机器人之后,自有品牌收入开始逐渐提升,“去小米化”成为风潮。

2013年,雷军对于下一个机会在哪也同样给出了预判:“第一阶段互联网,第二阶段是移动互联网,第三阶段是物联网。每个阶段都是万亿级别的风口。”这样看来,小米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都显得目的性更强。但随着智能生态市场逐渐升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生态,小米生态链该如何书写接下来的篇章呢?

小米生态链陷入困局

庞大的米系生态链已经开始初具规模,甚至同一品类产品在小米生态链之间共存、左右互搏。小米生态从最初的共同发展、起步支持逐渐成为了尴尬的束缚。当脱离成为一种节奏,小米生态链也陷入了困局。

需要承认的是,在小米的销售渠道、极具性价比的销售模式下,小米生态链内的企业确实获得了更好的起步资源,为供应商、渠道以及品牌流量资源。但小米生态链企业也同样面临着极大的困境和隐忧。

首先,生态链企业也同样存在“鄙视链”。前小米生态链负责人刘德曾说,“离手机近点的早点干,离手机远点的晚点干,离用户近的早点干,离用户远的晚点干。”这就意味着,越与小米手机业务相关的产品,越容易获得更好的发展资源,而相对边缘化的产品,在生态的营造以及用户规模的拓展方面就越不占据优势。造成了“手机周边产品为第一发力点,智能硬件是第二发力点,第三则是生活耗材”的尴尬模式。

生产小米手环的华米、生产小米耳机的万魔声学等与手机有更好联动的企业,一直以来被外界戏称为小米嫡系,经常能够在小米发布会获得曝光,并常年占据小米官方商城的重点推荐位。而反观类似床垫、净水器等日常耗材以及感知性不强的产品,相比之下面临更多的危机。

其次,设计语言的相似,也让品牌无法形成记忆点。目前存在与小米生态链中的各种产品,相对均拥有较为统一的设计风格。对于消费者而言,同为小米生态链内的企业,并不关注其中的差别。但实际上,不同产品背后有不同生态链企业,这些企业与小米之间的关系也并不相同。纵然企业依托小米拥有了更好的销量和供应商资源。但当企业失去小米扶持的那一刻,也就意味着企业将被打回原形。

此外,由于小米追求极致性价比,无论是生态链成员还是小米本身,能够获得的利润并不高,但是小米生态链企业在发展自主品牌时,更希望得到更高的合理利润,这就会使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冲突。

而从对接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小米生态链的企业面临更加尴尬的局面。2021年,两家同为小米生态链企业,在冲刺IPO的阶段却迎来了截然不同的命运:趣睡科技走向上市的大门,而易来智能却被拒之门外,终止IPO。从招股书来看,而这对于小米的依赖大同小异,与小米业务的绑定度都超过了其总营收的50%以上。其中的不同则是在于,趣睡科技的自有品牌发展先期布局。

去小米化成为新常态

显然,智能家居生态链已经不再是此前小米一枝独秀的阶段,各家互联网企业、传统家电厂商,甚至是智能手机厂商,均开始布局自身的生态系统。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小米所打造的先期优势早已不复存在。

当小米生态链在赢得性价比的同时却输了口碑,产品生态的短板开始凸显。不仅在产品的专业度和成熟性方面有所不足,在功能以及质量上往往会输给一些同价位大牌产品。

对于众多小米生态链企业而言,如何摆脱“小米依赖症”,实现“去小米化”成为重点。

尤其是在小米生态链的增长平缓期悄然而至之时。数据显示,根据小米2021年二季度财报显示,小米投资的IoT生态链企业超过300家。但其中超过210家企业都是在2019年接受小米投资孵化。显然,小米的投资孵化节奏以及生态链的完善度均不再支持企业“盲目跟从”。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独立的企业,更需要明确如何讲好自己的品牌故事,而不是依附于小米的羽翼之下。

毕竟,作为米系生态链企业,和独立的企业,二者的“博弈”会随着市场格局而产生的变化。

据IDC数据统计,2021年中国可穿戴市场出货量近1.4亿台,同比增长25.4%。预计2022年,中国可穿戴市场出货量超过1.6亿台,同比增长18.5%。当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增量较大时,华米与小米之间的竞争关系不会凸显。一旦整个市场增量变小,即使亲密如生态链联盟企业,也存在更强的竞争关系。

这样“去小米化”的节奏,对于厂商而言,是“拥抱全世界”的新机遇,而对于小米而言,则不是好消息。站在十字路口的小米,如何维护自身生态系统的护城河、如何保障未来米系生态产品的低价优质,甚至如何在米系生态链企业纷纷出逃的当下,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从而不会影响股价,也亟待小米解决和思考。

而对于出逃的企业而言,如何在行业新秀持续涌起、巨头林立的市场格局下,讲好自己的品牌故事,来解除与小米的深度绑定?

这或许是一众出逃的企业,最想解决的困境。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在此浏览器中保留我的姓名、邮箱和网站

评论信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