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的新能源技术,再次激发了全球性好奇。
继日本规模最大的出版社日经 BP 社拆解海豹之后,瑞银全球研究又与 UBS Evidence Lab 合作把海豹给拆了。
在2023年德国慕尼黑车展上,保持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瑞银在现场展示了拆解部件,并邀请电动车的行业专家一起研究和探讨此次的拆解发现。
此次拆车不但明确解释了比亚迪的控本秘诀,更充分展示了它在行业中的标杆分量。
无论是从技术层面考虑,还是比拼全球市场的影响力,都能得出一个类似的结论:被推到聚光灯下的比亚迪,正在塑造全球电动车行业竞争新格局。
“拆车户”瑞银盯上了海豹
凭借对电动车行业的深刻洞察和思考,瑞银发布的拆解报告一直备受瞩目。
通过将“大数据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叠加“自己动手”的能力,瑞银多年来一直保持着拆解全球热门新车的传统。
早在2017年,瑞银汽车研究团队就拆解了雪佛兰的博尔特电动车;2018年拆解了特斯拉的Model3;2021年又拆解了大众MEB纯电专属平台打造的ID.3电动车。
现在,又有中国新能源汽车登陆欧洲!他们又将目光瞄准了比亚迪的海豹。以e平台 3.0的领先技术为基础,海豹首次搭载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iTAC技术,后驱/四驱动力架构,前双叉臂和后五连杆独立悬架。
“四大首搭”本身,已经让海豹在美学、安全、操控和高效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能够上瑞银的拆车名单,也在很大程度证明了海豹在科技配置方面的实力。
当然,综合日经 BP 社与瑞银拆解结果来看,比亚迪同样没有让人失望。
日本方的拆解结果显示,除了搭载被称为“刀片电池”的新型结构车载电池和集成热管理系统外,比亚迪的车载电器元件的集中控制也遥遥领先于各大车企。
瑞银方着重强调了比亚迪的研发成本优势。按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的话说,海豹汽车大约75%的零部件是比亚迪自产,总体成本相比上海生产的同级别Model 3要低15%左右。
他预测到2030年,中国整车厂的全球市场份额将从17%增长到33%,而欧洲整车厂的市场份额将受到最大的损失。从现在到2030年,传统整车厂的全球市场份额可能从81%下降到58%,其中受到结构性萎缩的燃油车板块的冲击更加显著。
不难看到,无论是技术实力还是市场占有率等方面,比亚迪有已经成为欧洲本土车企的有力竞争者。
比亚迪在慕尼黑秀了把肌肉
除了拆车揭秘,透过中国新能源汽车登陆欧洲后发生的一些变化,我们也能看到电动化时代的趋势。
作为欧洲汽车界的盛会之一,德国慕尼黑车展一直备受关注。然而,这次车展有些不同,中国汽车厂商成为了绝对的主角。
在今年的慕尼黑车展上,参展人数最多的展台不再是本土的BBA(奔驰、宝马、奥迪),而是来自遥远东方的零跑、小鹏、比亚迪。
就比亚迪而言,除了海豹之外,它还展示了“宋 PLUS EV 冠军版、元 PLUS、海豚、汉、腾势 D9”这五款新能源车。
与去年相比,参展的中国车企数量增加了近两倍。全球汽车竞争即将迎来新的格局。在实际销量方面,比亚迪的全球版图也进一步完善。
相关数据显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月销量为274386辆,同比增长57.5%;1月至8月的汽车销量为1783352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在8月份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合计出口25023辆,环比增速达到37.7%,增速表现尤为亮眼!
自2021年明确了乘用车出海战略以来,比亚迪一直有条不紊地在各个海外市场推动其产品。此外,在进军乘用车市场之前,比亚迪商用车凭借出色的产品和良好的售后服务已经赢得了市场的尊重和认可。
截至目前,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已进入53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地。
压强式研发与前瞻性布局缺一不可
通过这些全球化布局和战略合作,比亚迪在全球化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
2022年9月8日,比亚迪与WHA伟华集团大众有限公司签约,正式签署土地认购、建厂相关协议,这标志着比亚迪全资投建的首个海外乘用车工厂正式在泰国落地,该工厂预计将于2024年开始运营,年产能约15万辆,生产的汽车将投放到泰国本土市场,同时辐射周边东盟国家及其他地区。
为进一步推动比亚迪的全球化进程。今年7月初,比亚迪与巴西巴伊亚州政府共同宣布,双方将在卡马萨里市设立由三座工厂组成的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
此外,比亚迪已与招商工业签署了4艘9400车位的汽车滚装船订单,豪掷50亿元建造滚装船,解决汽车出海运输难、运输贵的问题。
瞻性的海外建厂布局也推动比亚迪开启扩张之路,但比亚迪之所以能够成为行业标杆,归根究底是因为技术实力过硬。
早在2003年,比亚迪就已开启电动车研发之路,并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方向,持续不断地研发和投入,凭借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技术、e平台3.0等一整套核心技术,实现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超越。
相关数据,比亚迪2022年研发投入为64.7亿元,今年研发投入则增至142.46亿元,同比增长120.20%。再往前看,2021年比亚迪研发费用为仅为44.12亿。
压强式的技术积累,使得比亚迪厚积薄发。
从慕尼黑开始,自主围剿海外品牌!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